台北故宫新发现!赵孟頫“临终绝笔”问世,随便一个字,现代人一辈子赶不上
现代人学习书法,力图高效且迅速,恨不得今日临摹名帖,明日就是“书坛巨匠”,能与古人媲美,这种目标追求,完全脱离现实,古人之所以书法高妙,主要因其练习刻苦,深入其中钻研。
图片
比如“草圣”怀素,因生活贫寒,没钱买纸,采用寺庙之外的芭蕉叶练字,芭蕉树上写满字,甚至用坏的毛笔,形成一个冢,由此造就强悍的根基,“楷圣”欧阳询亦是如此,当年外出时,路过一块古碑,发现是索靖书写。
图片
于是站在石碑前面,细细观摩起来,看了3天3夜,尽数悟透之后,才骑马离去,“元书盟主”赵孟頫更为刻苦,《辍耕录》记载:“公(孟頫)自题云:仆廿年来,写《千文》以百数”。
图片
赵孟頫出身宗室,幼时得见名帖,尤其欣赏智永的《真草千字文》,为了掌握“八法”,提升自我水平,每天写10遍《千字文》,日书万字,当然能“功夫不负有心人”,赵孟頫的勤勉练习,令他悟透“二王”技艺。
图片
同时简化前人技艺,干练清晰的笔路,流畅俊逸的姿态,深得后世青睐,传世法帖畅销,至今800年来,无人达到他的高度,可惜赵孟頫所的《千字文》,基本消失无踪,令人遗憾不已。
图片
幸好近几年,台北故宫新发现一幅《行书千字文》,乃是去世前一年所写,堪为他的“临终绝笔”,如今终于公开问世,书坛喜悦不已,而且全卷的1000多字保存良好,点画清晰无损,细节精善,气韵生动,非常适合临摹
图片
相比早期作品,赵孟頫晚年的笔法、风格更显成熟,气力沉着,质感深厚,十分老道醇和,正如此帖,卷中的字型偏为硕大,虽是撰写行书,但是融合楷书的方正体势,极具端庄大气之美,没有妩媚的气息。
图片
点画也颇为刚强,达到“人书具老”境界,无半分柔弱感,狠狠打脸那些,抨击其字的喷子们,除了筋骨夯实,赵孟頫艺术性的理解,也更加深刻。
为了凸显活力,卷中个别字体,融合草书笔意,更显畅达舒和,比如“得能”2字,笔画简练、飘逸,极具动势效果,中间以瘦劲的笔丝相连,顾盼生情。
图片
可谓意韵无限,还原魏晋“中和”之美,无愧于何良俊说:“自右军之后……兼形似神韵而得之者,惟赵子昂一人而已”,甚至随便一个字,现代人一辈子赶不上,时常临摹,可掌握“二王”笔法体系、风貌,全方面的增强自我实力。
图片
而今,我们对赵孟頫《行书千字文》,进行1:1超高清复刻,采用博物馆级别,12色微喷复刻工艺,与原作毫无二致,此品是手工经折装,装裱精细,使用翻折设计,便于临摹和查找。
图片
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,侵权抄袭者必究!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2月11日富淼转债上涨0.22%,转股溢价率43.52%
下一篇:没有了